长三角议事厅67|陶希东:“人民城市”建设,上海应从五个方向发力

时间:2020-09-11浏览:109设置

2020623日,十一届上海市委九次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上海市委关于深入贯彻落实“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谱写新时代人民城市新篇章的意见》,明确提出:打造人人都有人生出彩机会的城市、人人都能有序参与治理的城市、人人都能享有品质生活的城市、人人都能切实感受温度的城市、人人都能拥有归属认同的城市。富有人情味的“五个人人”城市,是上海建设人民城市目标的新概括。笔者以为,上海作为一个拥有2400多万人口的超大城市,要建成一座伟大的人民城市,需要树立全生命周期理念,从城市有机属性和市民动态需求出发,加强“五个上海”建设。


建设富民强市的繁荣上海。在“国内国际双循环”体系中,打造全球经济高质量发展高地和创新高地,为国家创造更多经济财富,是上海始终不可忽略的核心功能,也是真正建设“人民城市”的重要物质基础。因此,努力建设让人民富起来、让城市财力始终坚挺、全球商贾云集的繁荣城市,是第一位的战略任务。尤其在后疫情时代,更要加大更高水平、更高质量的改革与开放,积极重构全球产业链、创新链、价值链,以最高效、最便利、最周到的政务服务和营商环境,全力吸引全球各类资源在上海集聚和扩散,做大做强“世界大码头”功能。全力支持数字经济发展,努力创造更多数量、更高收入的工作岗位,最大程度地降低肺炎疫情对企业家、就业者的冲击,最大程度地降低城市失业率,解决好大批居民和年轻人的就业问题;深化改革收入分配,确保低收入群体的工资实现稳步增长,努力根除城市贫困和一些居民终年蜗居在旧里的两极分化现象,稳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比重。在城市经济繁荣和市民拥有更高小康生活水平基础上,提升经济实力、全球能级和核心竞争力,塑造服务全国、服务世界的伟大城市。


建设有机韧性的平安上海。城市是有机体,与人一样,如果出现功能紊乱,一样也会生病,尤其是当面临外部冲击时,城市生命也会受损。对城市政体而言,民主、法治自然很重要,但对人民而言,平安、健康、祥和地过完一生,更具有现实意义。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是对城市韧性和公共卫生健康的一次巨大考验,彰显了安全、健康的重要价值。因此,全方位保障城市有机体安全、市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是人民城市的真谛所在,要让所有人不再为“暴雨后积水看海”、“病毒袭来而恐慌”、“夜间出行危险”、“老人病亡无人知晓”、“小学生连续自杀”“电信诈骗”等安全问题而揪心。从这点看,除了注重高品质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和数字化政务服务外,上海要以敬畏之心,继续在平安城市、健康城市建设上下功夫,全力优化“一网统管”,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坚决守住城市安全底线。重点要完善城市网管等基础设施体系,把安全生产和城市安全运行放在心上,构筑立体化无死角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健全智能化社会应急体系,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健全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健全城市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努力建设有机韧性、可感知的安全城市,让“安全、平安”始终成为上海发展的一张“金字招牌”。


建设公有共有的共享上海。此处所说的共享上海,不仅是指发展私有化的共享经济(汽车、物品、房屋、办公场所等)让更多人共同受益,重点是指上海要深度践行中央的“共享发展”理念,借助公共部门主导、不断向民众开放并与之分享公共资源的政策,让所有人共享城市发展的成果。主要包括城市公共服务要向外来人口、流动人口、境外人口开放共享,消除城市新二元结构问题,帮助低端行业人口在上海同样能够享有高品质的公共服务;加大城市公共空间建设,对城市内部的闲置空间资源进行再开发利用,为广大市民提供包括公园、绿地、河岸、广场、游乐场、艺术场所、博物馆、文化活动中心等在内的更多公共空间,鼓励国有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向市民开放闲置空间和资源,让市民共享城市多元空间的魅力,推动城市从公有、共有到共享转变。


建设多元多彩的包容上海。一个伟大的超大城市,不一定包容所有人,而一定不排斥任何一个人。上海历来是中西文化、国内各地文化互动共生共融的“大熔炉”,这也是上海之所以取得成功的文化基因。百姓百姓,各有各性,人民城市除了确保最广大人民群众利益外,还要包容宽容小众群体的需求和利益,只要是在合法和符合伦理的前提下,要允许城市异类天才的存在、不同意见的表达,尤其是在城市治理、社会参与中,要宽容人们给城市管理和服务“找茬”,积极广泛地听取“不同的意见”,最大程度地收集民情民意、倾听民心民声。面对大规模、高流动性的城市人群,依法消除各类歧视,不同文化争奇斗艳,多群体特色社区和谐共治。与此同时,要在教育、住房等方面,解决年轻人、普通百姓的城市生活可负担问题,防治高房价、高成本对特殊群体造成“驱赶型”排斥。


建设人人尽责的文明上海。城市中的人或人民,是建设人民城市的主体。人的整体素质、文明程度、文化涵养,是伟大人民城市的精神和灵魂,更是城市繁荣发展的软实力。人民城市建设中,既要维护好、实现好普通百姓的各种利益和合法权益,保障人民群众的表达权、参与权、知情权、监督权等,但同时也要强调普通百姓在小区治理、社区建设、城市治理中的责任和义务,不做以“小我”为中心的“抱怨者、对抗者”,要做与“开放、创新、包容”的上海城市品格相适应、有担当、有家国情怀的“积极行动者、参与者、创造者”,养成大格局、大胸怀、大气度,做文明市民,共同打造人人讲规则、人人尽责任、礼行天下、崇德向善的伟大文明城市。

(作者陶希东系上海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