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论文题目 | 导师 |
2009年 | ||
韩 彬 | 上海商业银行空间布局特征及其发展构想研究 | 谷人旭 |
赵莉莉 | 分化与整合:博客空间的资本运作及其功能——基于布迪厄场域理论的社会学分析 | 文 军 |
张 凯 | 贵阳市旅游功能提升及空间整合研究 | 汪宇明 |
王玉芹 | 城市旅游集散中心的功能提升研究——以上海为例 | 汪宇明 |
吴雅菲 | 上海城市居住空间分异与城市规划应对策略研究 | 孙斌栋 |
孟兆敏 | 城市流动人口居留意愿研究 | 黄晨熹 |
许 璇 | 文化产业与城市发展:以二战以来的洛杉矶大都市区为例 | 林 广 |
王 蕾 | 美国城市黑人的居住模式研究 | 林 广 |
刘佳楠 | 20世纪60——90年代韩国首都圈发展问题研究 | 林 广 |
倪央央 | 跨国汽车公司在华研发机构空间特征研究 | 杜德斌 |
刘军伟 | 基于GIS的城市商业中心等级体系评价研究——以温州为例 | 杜德斌 |
张雯雯 | 外资在华ICT产业R&D活动的地理研究 | 杜德斌 |
彭秀杰 | “农转非”居民的身份认同——对上海近郊某居住区的个案研究 | 陈映芳 |
钟 洁 | 健身房一种身体规训机制的分析——以上海的健身房G为例 | 陈映芳 |
叶 青 | 外资在华R&D中心的行业结构与空间分布研究 | 杜德斌 |
苏莎莎 | 长三角地区商品交易市场发展的现状及动力机制研究 | 宁越敏 |
陶英胜 | 上海开发区规划建设与城市发展关系的研究 | 宁越敏 |
姚 瑶 | 创意产业园与城市更新互动发展机制研究 | 宁越敏 |
钱学敏 | 城市购物与休闲消费空间研究 : 以上海为例 | 宁越敏 |
2008年 | ||
张 娜 | 法国“移民问题”的形成及其根源(1980—2005) | 林 广 |
明 亮 | “哈莱姆文艺复兴”研究 | 林 广 |
张 威 | 美国区域规划协会研究 | 林 广 |
冀文彦 | 上海市政府对工人失业问题的解决—(1945—1947年) | 李蓓蓓 |
张同心 | 台湾城市化早期农业土地征收研究——以羌仔寮土地征收为例 | 李蓓蓓 |
田洪波 | 上海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机会均等研究 —— 一个家庭资本视角 | 蒋逸民 |
耿 文 | 硕士基于居民感知视角的都市社区旅游影响研究——以上海老街为例 | 蒋逸民 |
陈加荣 | 失地农民的应对行动研究——以泰州市海陵区为例 | 蒋逸民 |
邓 蕾 | 廉租房的空间政治:为什么城镇廉租住房政策落实缓慢?——来自上海的调查 | 陈映芳 |
陈媛媛 | 从业委会成立看社区权利结构——以上海市W小区为个案 | 陈映芳 |
孙 哲 | 都市中的邻里:从“业主”到“市民”——对上海内城某“封闭社区”的都市人类学研究 | 陈映芳 |
张 青 | 城市化进程中农村居住形态的转变研究——从村落到农民集中居住区 | 陈映芳 |
童治军 | 消费:蕴含“意义系统”的区隔符号——鲍德里亚符号消费理论研究 | 文 军 |
查 婧 | 社区青少年文化消费的影响因素分析——以上海市普陀区为例 | 文 军 |
陶树果 | 新生代来沪农民工家庭消费结构的二元性研究——对普陀区X街道非正规就业人员的个案研究 | 文 军 |
刘 程 | 贝克和卢曼关于风险的社会学思想比较 | 文 军 |
张春燕 | 我国重点镇发展区域比较的初步研究——基于全国1861个重点镇经验数据的分析 | 林 拓 |
王武林 | 战后美国郊区化研究——试论其特征、动力机制与影响 | 黄 丽 |
王 涵 | 城市滨水区居住空间分异研究——以上海市苏州河滨水区为例 | 黄 丽 |
何丽红 | 长江流域旅游发展绩效的地区差异研究 | 汪宇明 |
马木兰 | 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产品化的转型模式研究——以实景舞台剧“夷水丽川”为例 | 汪宇明 |
郑 丽 | 影视节庆旅游产品的开发研究——以上海国际电影节为例 | 汪宇明 |
赵露璐 | 上海市生产性服务业空间结构研究 | 谷人旭 |
董科国 |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石化工业区位演化及机制研究 | 谷人旭 |
谢 军 | 产业集聚区现代物流业发展模式研究 | 谷人旭 |
于丽丽 | 瑞典斯德哥尔摩研发创新体系研究 | 杜德斌 |
郑方艳 | 芬兰科学园及其创新主体间的互动发展研究 | 杜德斌 |
梁绍连 | 上海住宅价格空间分异与居住空间结构演变 | 杜德斌 |
胥建华 | 城市滨水区的更新开发与城市功能提升——以上海市黄浦江南延伸段C单元为例 | 宁越敏 |
潘 鑫 | 城市交通发展策略研究——基于空间结构的视角 | 宁越敏 |
卢 珊 | 电子商业对中国城市零售业空间的影响 | 宁越敏 |
胡 萍 | 长三角地区区域经济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 宁越敏 |
2007年 | ||
闵思卿 | 城市历史文化风貌保护区空间的生产机制研究——以上海市衡山路-复兴路历史文化风貌保护区为例 | 文 军 |
马 清 | 反移民化:社会资本与社会结构的双向契合——以上海市劳动力新移民的社会适应为例 | 文 军 |
刘徽翰 | 从“决定”到“建构”:知识社会学主题的发展历程 | 文 军 |
舒锡慧 | 文化资源的旅游深度开发研究——以广西刘三姐文化为例 | 汪宇明 |
吕 帅 | 区域旅游形象绩效评估研究 | 汪宇明 |
龚 伟 | 都市旅游发展的驱动机制研究——基于政府层面的视角 | 汪宇明 |
程 怡 | 基于居民感知视角的都市社区旅游影响研究——以上海老街为例 | 汪宇明 |
周 燕 | 英语世界中国现代城市研究(1949-2006) | 林 拓 |
崔庆仙 | 我国城郊土地制度问题与城乡政区的相关分析 | 林 拓 |
尚宇晨 | 20世纪70年代美国城市污染与联邦政府的治理 | 林 广 |
潘海林 | “一个世纪的进步”——1933年芝加哥世博会主题表达的研究 | 林 广 |
张胜永 | 试析南京国民政府时期上海工人住房问题及政府政策 | 李蓓蓓 |
姚姗姗 | 关于20世纪20年代上海美专模特儿问题研究 | 李蓓蓓 |
秦韶华 | 上海市华界中小学学校卫生研究(1929-1937) | 李蓓蓓 |
孙东波 | 19世纪英国工厂立法初探 | 金志霖 |
丁美玲 | 16-18世纪中期伦敦食品供给状况试探 | 金志霖 |
刁小伟 | 试论19世纪英国的初等教育及政府政策 | 金志霖 |
汤丽丽 | 深化我国城镇户籍制度改革的政策性研究——基于江阴市的考察 | 桂世勋 |
刘国华 | 关于完善我国土地征收补偿机制的研究 | 桂世勋 |
吴燕青 | 新形势下的城市人口机械增长调控与户籍制度改革研究 | 丁金宏 |
王 磊 | 创意产业园区:空间生产中的文化的结构性力量 | 陈映芳 |
黄 勇 | 郊区动迁安置基地基地:城市更新与城市扩张背景下的空间生产 | 陈映芳 |
安 钊 | 城市动迁居民的居住模式与家庭结构的演变——以上海市普陀区Z新村居民为例 | 陈映芳 |
高 丰 | 中国大都市区的界定研究——兼论珠江三角洲大都市区的形成机制 | 宁越敏 |
2006年 | ||
王海燕 | 浦东新区企业用工非本地化问题研究 | 朱宝树 |
肖勤 | 上海浦东生物医药产业集群研究 | 曾刚 |
吴同 | “形同质异”:组织变革后的运作——对上海市HY街道居委会改革研究 | 文军 |
张蕾 | 长三角优秀旅游城市体系研究 | 汪宇明 |
贾志宏 | 大都市地区度假旅游开发研究——以上海为例 | 汪宇明 |
赵中华 | 区域旅游交通配置研究——以长江三角洲为例 | 汪宇明 |
窦萍 | 从保税区到自由港——上海保税功能能级提升研究 | 汤建中 |
王娟 | 高科技园区区镇联动发展的管理体制创新——以浦东张江功能区域为例 | 刘君德 |
丁爱芳 | 基层行政区职能转变与和谐社区建设研究——以上海潍坊街道为例 | 刘君德 |
朱河囡 | 中国出版业转型及其城市—区域空间格局演变的研究 | 林拓 |
夏葵媛 | 电子政务与城市开发区管理创新研究 | 林拓 |
孟眉军 | 上海市棚户区空间变迁研究(1927年—至今) | 林拓 |
杨自保 | 论20世纪60年代美国城市危机――以底特律种族骚乱为例 | 林广 |
李芳芳 | 美国联邦政府城市法案与城市中心区的复兴 | 林广 |
宋林丽 | 美国“城市老板”研究 | 林广 |
闵海霖 | 双重转型中的香港中文教育研究 | 李蓓蓓 |
李兰 | 上海公共租界的安全秩序管理初探(1854-1927) | 李蓓蓓 |
刘丽 | 互动:政府管理与民间参与——香港环保研究 | 李蓓蓓 |
姚智圆 | 20世纪90年代香港安老政策社会效果研究 | 李蓓蓓 |
李圆圆 | 试析维多利亚时期伦敦工人阶级住房问题及政府对策 | 金志霖 |
孫晋富 | 老年人参与社会的中日比较研究——以上海市嘉定区和日本山口县为例 | 桂世勋 |
穆建新 | 长江三角洲石化工业空间结构演化研究 | 谷人旭 |
付桦 | 长江三角洲会展业空间格局研究 | 谷人旭 |
凡蓉蓉 | 武汉城市圈经济一体化发展研究 | 谷人旭 |
刘玉宝 | 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 谷人旭 |
孙文慧 | 人口城市化的城乡年龄结构和就业差别效应研究 | 高向东 |
郑敏 | 1990年代以来上海市少数民族研究 | 高向东 |
张悦倩 | 上海市别墅商品住宅的空间分布研究 | 杜德斌 |
王静 | 轨道交通对沿线房地产开发的影响——以上海为例 | 杜德斌 |
张仁开 | 跨国公司在华R&D投资区位研究 | 杜德斌 |
康雯琴 | 市中心区白天人口特征及其对区域发展影响研究——以上海卢湾区为例 | 丁金宏 |
陈静 | 城市人户分离现象研究——以上海浦东新区为例 | 丁金宏 |
章雯 | 城市社会结构变迁中的趣缘群体研究——日常生活的视角 | 陈映芳 |
张晶晶 | 外地来沪白领青年的语言选择 | 陈映芳 |
张洛峰 | 劳动空间分工与城市群空间重组——以苏锡常城市群为例 | 宁越敏 |
刘涛 | CBD与城市发展关系研究 | 宁越敏 |
杨屹 | 化学工业布局与我国城市经济发展研究 | 宁越敏 |
陈萍萍 | 上海城市功能提升与城市更新 | 宁越敏 |
2005年 | ||
陆芳萍 | 上海女性劳动力移民的社会适应过程研究——女性主义视角下的个案研究 | 文军 |
杨文 | 转型期中国城市空间结构重构研究 | 汪宇明 |
陈亮 | 中国4A级旅游景区(点)的区域差异及其标准化建设路径研究 | 汪宇明 |
陈蔚琳 | 晚清上海租界公共卫生管理初探(1854—1910) | 李蓓蓓 |
罗琳 | 试析14 、15世纪伦敦商人财产的积累与支配 | 金志霖 |
赵煦 | 伦敦城市人口变化及其经济社会影响初探——从伊丽莎白一世到乔治二世时代 | 金志霖 |
杨洋 | 大城市独生子女父毌家庭养老研究 | 桂世勋 |
雷爱华 | 信息技术与企业空间结构研究 | 谷人旭 |
赵玉华 | 上海企业集团空间组织结构研究 | 谷人旭 |
刘振宇 | 上海人口郊区化的时空节律研究 | 丁金宏 |
赵晔琴 | 外来者的进入与棚户区本地居民日常生活的重构——对上海市C棚户区的个案研究 | 陈映芳 |
邓智团 | 论国际金融中心的形成与演变——兼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 | 宁越敏 |
魏海涛 | 投资与城市化——中国城市化的政治经济学解释 | 宁越敏 |
崔蕴 | 上海市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与城市功能提示研究 | 宁越敏 |
唐秀敏 | 港城关系的发展与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 | 宁越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