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师大经济地理学团队成功演绎创新地理学

时间:2020-08-15浏览:675设置

202071119:30,中国地理学会经济地理学专业委员会主办的“经济地理学创新与发展论坛”第六期如期召开,此次论坛主题为“创新地理学研究与展望”,由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现代城市研究中心主任曾刚终身教授领衔,滕堂伟教授、司月芳副教授、曹贤忠副教授主讲,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副院长、汪涛教授担任点评嘉宾,中国地理学会经济地理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王姣娥研究员主持,金凤君主任全程指导,马丽秘书长负责论坛的组织与准备工作。据悉,论坛在“科技云会”平台和中国地理学会官微直播平台在线举办,吸引了5200多人在线观看,反响十分热烈。



曾刚教授首先阐述了经济地理学理论发展演变过程,指出早期的经济地理学者较关注区位因子、运输成本等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而科技创新、创新网络、合作关系等逐渐成为当今经济地理学研究的关键词,创新地理学应运而生。曾刚教授简要介绍了华东师范大学经济地理老一辈和年轻一代学者对学校人文地理学国家重点学科建设的重要贡献,以及华东师范大学超过10人的创新地理研究团队基本情况。之后,滕堂伟教授、司月芳副教授、曹贤忠副教授三位报告人分别作学术报告。


滕堂伟教授以“创新地理研究范式思辨”为题,系统阐述了当前创新地理研究的区位与空间关系研究、创新网络研究、创新传记研究等三种典型范式,回应了关于区位重要还是创新网络重要的相关学术争鸣,归纳了创新结网动机、条件和效应研究的聚焦领域及其前沿动态;阐释了创新传记研究的三大主题、三大研究方法和三个分析步骤。滕堂伟教授还结合自身研究工作,揭示了上海人工智能企业在城市尺度上的创新区位指向,论述了长江经济带科技创新与绿色发展空间耦合的趋同俱乐部现象、邻域空间溢出螃蟹效应和大树效应。


司月芳副教授以“中资企业离岸研发的理论与实践”为题,介绍了学术界“冷点”、社会各界“热点”中资企业离岸研发的基本情况,并借助比较分析的方法,指出中资企业重点布局于全球卓越中心和先进中心,追随全球行业领先跨国公司脚步的特征显著。通过华为欧研所的实证案例,论述了中资企业离岸研发重视近期效益,通过雇佣当地人才、加入当地产学研合作网络,快速而高效地提升研究能力与绩效。展望未来,她建议关注中资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离岸研发与“发达国家-中国-发展中国家新知识通道”、中资企业对全球创新网络发展影响等方面的研究。


曹贤忠副教授以“企业创新网络的空间尺度与影响因素”为题,从全球、国家、省域、市域等空间尺度入手,以2350份调查问卷数据为依托,综合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数据包络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方法,论述了全球-地方创新网络主体、结构特征与作用机理,分析了上海以本土企业为主导的地方创新网络特征与成因。他指出,国家尺度创新网络绩效最高,企业是创新主体,企业历史、规模、品牌是关键“正向”影响因子,而政府干预是影响全球和全球-地方创新网络发展的“负向”因子。过度政府干预将导致创新网络建设目标“欲速而不达”。


在点评环节,汪涛教授指出,三位报告人的研究工作扎实,对创新地理学的理论、方法、应用进行了论述,反映了我国经济地理学界特别是华东师范大学曾刚教授团队在创新地理学研究方面取得的丰硕成果,既有理论创新高度,又有数据支撑和严密的逻辑推理,理论思辨与实证检验、应用相结合,亮点纷呈,给人启迪,可喜可贺!建议国内同仁能加强创新地理研究的合作,交换数据资料,交流分析方法和研究体会,重视对我国丰富多彩的现实创新活动的调研,重视创新地理分析结果的科学表达,携手合作,迎接我国创新地理学发展的美好明天。

此外,滕堂伟、司月芳、曹贤忠、曾刚还分别回答了视频会议参会者提出的问题。曾刚教授希望国内经济地理学者不要停留在利用多元回归、莫兰指数对截面数据分析,止步于对创新现象的科学刻画和提出经验式创新发展建议阶段,而应该重视创新活动的作用机理分析,重视创新影响因子对空间距离的替代作用研究及其对经济地理学传统理论的冲击,早日实现从“创新地理”到“创新地理学”的跃升。


论坛最后,中国地理学会经济地理学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金凤君研究员作总结发言,他祝贺曾刚教授领衔的经济地理研究团队所取得的骄人成果,认为华东师大学者报告体现了我国经济地理学人紧跟学术前沿、服务国家战略需求、推动经济地理学理论创新和实践应用的优良传统,展示了经济地理学重要研究基地的风采。金主任还呼吁青年学者从国家重大创新需求出发,关注创新地理研究,加强合作交流,为经济地理学学科发展和国家创新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文:曹贤忠

编辑:周欢欢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