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综合性城市研究主题 探索跨国跨学科跨界协同研究
2017年4月9-13日,“可持续创新伙伴关系”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我校举行。来自德国、英国、法国、丹麦、波兰、苏丹、加拿大以及中国等8个国家的大学、科研院所、政府部门和企业的70余名人士,围绕中外合作流域环境治理模式、社会生态弹性治理管理体系、全球化背景下区域发展模式、雄安新区的规划建设等主题展开深入的研讨和实地考察。本次研讨会得到了德国科教部中德科学中心的支持,由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和地理研究所、国家气候中心和我校中国现代城市研究中心(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和城市发展研究院联合主办。我校副校长汪荣明致开幕词。研讨会由中国现代城市研究中心主任、城市发展研究院院长曾刚主持。
“可持续创新伙伴关系”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我校举行
汪荣明副校长致辞
汪荣明致辞中指出,随着全球对水资源的需求日益增大,水资源承载力和水污染等问题进行综合评估、积极探索流域管理机构和水资源利用冲突的协调机制,已成为日益重要的议题,这也是一个跨学科的研究主题。德国科教部研究理事会和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合作批准的“可持续创新的水资源综合管理”课题,为跨学科和跨行业研究搭建了合作研究平台。我校在水资源的研究、尤其是长江流域水资源研究方面具备良好的基础,希望专家们就水资源短缺及跨界流域治理等问题展开深入讨论,为中国乃至世界的水资源利用贡献大家的智慧。
国家气候中心研究员姜彤主持讨论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和地理研究所研究员苏布达作报告
慕尼黑工业大学教授Markus Disse作报告
会议的主题报告阶段和专题讨论阶段分别由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和地理研究所的研究员苏布达、国家气候中心研究员姜彤、德国波茨坦气候影响研究所Thomas Kluge博士主持。
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的Markus Disse教授介绍了中德协同创新团队自2014年4月以来所开展的“水资源综合管理”项目的进展。该项目由中德科学中心资助,由中国和德国该领域的4个研究团队承担,研究主题分别为极端气候事件、气候情景和气候改变所带来的影响,陆地过程评价与土壤保护,水生态过程的生态水文评价与水生态系统保护以及水资源管理和应对措施。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和地理研究所的研究员苏布达则对项目的主要框架和进展,以及对中国的气候变化和存在的风险进行的评估等方面重点做了介绍。
中国现代城市研究中心主任、城市发展研究院院长曾刚教授报告
曾刚做了题为“长三角水环境质量面临的困境与出路”的主题报告。基于翔实的数据,他认为,水环境问题日益成为长三角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与国家的“十三五规划”和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的要求相距甚远。污染工业高度集聚、工业化和城镇化快速推进以及区际协同治污不力是造成长三角地区水污染的主要原因,为此,他建议从五个方面来治理长三角地区的水环境问题:制定有约束力的生态功能区划;建设清水通道;优化产业结构、创新传统城市化;加大对污水处理绿色技术研发的支持力度;建立健全长三角水环境联防联控机制等。
与会学者围绕多个相关议题进行深入交流讨论
立足综合性城市研究主题 探索跨国跨学科跨界协同研究
在专题讨论阶段,与会学者围绕德国水资源利用和生态系统管理的经验、“一带一路”沿线区域的水资源管理模式研究、遥感技术在水环境演变和土地利用变化分析中的应用和农业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管理模式、基于生态水文模型的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对径流和生态环境的影响、大型水资源管理项目的社会和政府治理模式研究等方面做了深入的交流。
会上,与会的中外学者还从白洋淀的生态及水资源保护出发,对中央规划建设雄安新区的历史性战略进行了讨论,就非首都核心功能疏解、京津冀协同发展以及智慧城市、生态城市、产业布局、公共服务等方面发表了各自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