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城市研究中心暨城市发展研究院校庆学术报告会顺利举办

时间:2020-10-17浏览:28设置


  20201014日,中国现代城市研究中心暨城市发展研究院校庆学术报告会在华东师范大学中山北路校区地理馆301室成功举办。此次报告会以现场和线上多种形式进行,并全程在线同步直播。中国现代城市研究中心主任、华东师范大学城市发展研究院院长曾刚教授,中国现代城市研究中心副主任、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院长文军教授,华东师范大学原人口研究所所长朱宝树教授(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华东师范大学经管书院院长高向东教授,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叶超教授等与会学者围绕“城市与社会”、“经济与地理”等主题开展了系列学术报告。本次报告会由华东师范大学城市发展研究院易臻真副教授和曾刚教授主持,曾刚教授为特约评议人。


  

    Bilibili线上同步直播


腾讯会议同步在线


线上线下全景


曾刚:中国现代城市研究中心主任、华东师范大学城市发展研究院院长、上海市社会科学创新基地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研究中心主任,终身教授

  

易臻真:华东师大城市发展研究院易臻真副教授


上午场报告会上,学者们从多个维度做了“城市与社会”主题报告。

  高向东教授的“超大城市流动人口迁移距离研究”的主题发言拉开学术报告会的序幕。高教授利用人口普查等数据,计算流动人口的人均迁移距离和变动,对超大城市流动人口迁移距离特点和区域迁移距离特点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剖析。

高向东:华东师范大学经管书院院长、教授;中国人口学会人口迁移流动与城镇化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上海市学科评议组成员、上海市政协委员


  曹贤忠副教授做了题为“基于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的区域创新合作模式与路径探讨——以浙沪创新飞地为例”的发言,基于浙江沪实地调研资料为基础,重点分析“创新飞地”现状特征、发展模式及路径,归纳新时期区域创新合作的演变规律。

曹贤忠:华东师范大学城市发展研究院副教授

   

   宋艳姣助理研究员的报告题目为”Road to the City: Farmers’ Urban Settlement Intention and their Response to Land Expropriation in China”,实证分析了征地行为对失地农民城镇定居意愿的促进作用,并从收入效应、失业风险和社会网络等维度,阐释征地与失地农民城镇化的内在影响机制。

宋艳姣:华东师范大学城市发展研究院助理研究员


  朱宝树教授在“我国学龄人口分龄人均受教育人数的计算方法及其应用”的报告中,以受教育程度构成的年龄变化为依据考虑学龄段内的错龄上学,对学龄人口的分龄及整体平均受教育年数进行了探索性的深入研究。

朱宝树:华东师范大学原人口研究所所长、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教授


  罗峰助理研究员做了题为“‘工业党何以可能:基于知识分子分化的研究视角——兼论新时代的知识分子向何处去”的报告,他认为,对“工业党”的研究,不仅有助于理解当代青年文化,更能深化对于知识分子这一群体的时代定位之讨论。

罗峰:华东师范大学城市发展研究院助理研究员

    

  王丰龙研究员以视频连线的方式,做了题为“居住迁移的健康效应——以北京市为例”的报告,基于对北京市的一项追踪调查,分析居住迁移前后不同居民健康状况的变化,并利用定序逻辑斯特回归模型分析居住环境变化对居民健康改善的影响。

王丰龙:华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研究员、上海市晨光学者


下午场报告会上,学者们围绕“经济与地理”主题持续热烈开展。

  叶超教授在“从治理到城乡治理:国际前沿与中国路径在城乡治理”的报告中提出,要从权力导向转向权利导向,结合自然与社会进行多元化的城乡共治,并开展城乡弱势群体的扶持救助工作。

叶超: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教授、青年学者


  汪明峰教授的报告题为“中国城市新零售的空间扩张及其区位策略”,报告对中国新零售的空间扩张格局与区位选择机制展开研究,并以上海为例,比较分析不同零售企业的区位策略。

汪明峰:华东师范大学城市与区域科学学院教授


  王列辉教授基于劳合社(Lloyd’s)航运服务业企业数据,发表了“长三角航运服务业能级演变与提升研究”报告,研究长三角航运服务业在长三角内部尺度、国家尺度和全球尺度下的城市间企业网络动态演变特征并提出相应策略。

王列辉:华东师范大学城市与区域科学学院教授


  晨晖学者石庆玲老师的报告主题为《Music Sentiment in Polluted Days》,应用爬虫技术和机器学习算法,分析互联网音乐播放网站中的用户大数据,构建城市层面的音乐情绪指数,实证分析雾霾天气对中国城市居民音乐情绪的影响。

石庆玲:华东师范大学城市发展研究院晨晖学者


  朱贻文博士后做了题为Learning in Context: A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 Approach to Analyze Knowledge Acquisition at Trade Fair”的报告,通过对200余家参展企业的访谈和问卷,利用结构方程模型等方法,对企业在展会中的知识学习路径进行了刻画,分析了企业来源地的区位条件对其学习路径的影响。

朱贻文:华东师范大学城市发展研究院博士后


  王秋玉博士后分享了“基于经济地理学视角的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研究进展”的报告,利用知识图谱可视化技术,对经济地理学领域长三角区域的学术研究现状进行分析,基于系统文献阅读探索区域一体化议题的研究进展。

王秋玉:华东师范大学城市发展研究院博士后


晚间场报告会,由曾刚教授和文军教授线上线下并驾压轴。

  曾刚教授发表了“长三角城市一体化水平评价及未来发展之管见”的精彩报告。曾教授分析了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的背景与期望,深入探究了城市一体化水平评价方法和长三角城市一体化水平格局,并分享借鉴德国创新发展经验,对长三角创新协同的高质量发展前景寄予厚望。

曾刚:中国现代城市研究中心主任、华东师范大学城市发展研究院院长、上海市社会科学创新基地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研究中心主任,终身教授


  文军教授在现场讲座“不确定性的应对——新冠疫情灾害的爆发及其共同体防控”的报告中,提出以社区为中心,加大社区防控力度,发挥社区居民的作用,构建与风险社会相适应的“社会治理共同体”,以共同抵御疫情的蔓延和社会风险的扩散。

文军:中国现代城市研究中心副主任、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院长


  本次城市中心暨城发院校庆报告会采用了线上线下同步直播交流的方式,吸引了国内外广大师生和校友及合作单位,线上线下高达700余人热忱参与,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和好评。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