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议事厅·周报13|上海温州率先布局新一轮“抢人大战”

时间:2020-09-30浏览:152设置


  "长三角议事厅"专栏由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现代城市研究中心、上海市创新基地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研究中心和澎湃研究所共同发起。解读长三角一体化最新政策,提供一线调研报告,呈现务实政策建议。

  新学年伊始,城市“抢人大战”已拉开大幕。

  923日,上海学生就业创业服务网发布了2020年非上海生源应届普通高校毕业生进沪就业申请本市户籍评分办法》。新的《办法》提出,不仅北大和清华,上海的交通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只要符合基本申报条件,也可以直接落户。

  第二天,温州市政府在浙江大学召开高校毕业生招引“510计划”新闻发布会,并与省内市外42所高校建立人才工作联络站。今年9月至明年930日期间,温州将为来温州就业大学生提供实习、就业、住房、社保、路费等“一条龙”补贴实惠。其中,毕业5年以内的高校毕业生首次来温州企业就业并依法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本科生、专科生能分别领到总额7.2万元、3.6万元、1.8万元、1.08万元的就业补贴。

  近几年,长三角地区城市间“抢人大战”持续迭代升级。

  宁波是长三角城市群较早并且持续降低人才落户门槛的城市。2018年,宁波提出“大专及以上应届毕业生可先落户后就业,而大专工作1年即可无房落户。”

  2019221日,国家发改委发布了《关于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的指导意见》,提出“放开放宽除个别超大城市(即城区人口超过1000万的城市)外的城市落户限制。”此后,宁波、南通、温州、杭州等地相应出台了人才引进政策。

  宁波的人才政策向技校生开放,杭州提出“全日制大学专科及以上人才,在杭工作并缴纳社保的,可直接落户。”加码购房和生活补贴成为多地吸引人才的重要手段。2019年,温州推出本科生可以7折购房。2019年,杭州先是放开了专科人才落户门槛,后又降低了专科和本科人才落户的年龄限制,直接给毕业生发放“本科1万元、硕士3万元、博士5万元”的生活补贴。南通提出零门槛落户,领军人才购房最高一次补贴150万。

  杭州和宁波除了大幅降低落户门槛、补贴大学生购房和租房之外,还在大学生的就业机会、创业环境出台了相应的配套措施

  2019年的人口争夺战中,浙江人口净流入量达到84.1万人,首次超过广东,居全国第一。杭州人口增量达到55万人,首次超过深圳,居全国第一。宁波在2020年人口增量有34万,在全国城市净流入人口中也排到第四位,GDP总量11985亿元,比2018年上升三位排名第13

  除了增强城市的经济活力外,年轻人的流入也将优化城市的人口结构。上海统计局数据显示,截至20191231日,上海户籍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518.12万人,占户籍总人口35.2%。温州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18%,且近年来的人口结构也呈现出“增长趋缓,尤其是年轻人口、青年人才、高学历人员、产业工人比重不高”的问题。在这样的背景下,924日,温州印发《关于打造千万级常住人口城市的若干意见》。根据意见,到2025年温州人口规模适度增加,保持人口净流入,全市常住人口达到1000万人。

  城市之间有竞争也有合作。在926日启幕的2020中国浙江“星耀南湖•长三角精英峰会”上,长三角人才一体化发展城市联盟二十余个城市率先复制推广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的人才制度创新成果。

  本次示范区制度创新成果复制涉及五项内容:一、共认外国高端人才工作许可,二、设置外国人工作居留“单一窗口”,三、共认专业技术人才资格,四、共认专业技术人才职称,五、共认继续教育学时。

  一体化加速之后,长三角城市间的竞合,正展现出全新的面貌。


一周大事:

安徽浙江迎来新的自贸区,自贸区完成对长三角全覆盖

  921日,国新办举行“北京、湖南、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及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扩展区域方案发布会”。从已经公布的方案看,安徽自贸区实施范围119.86平方公里,涵盖三个片区:合肥片区,芜湖片区和蚌埠片区。在已有的浙江自贸试验区约120平方公里的基础上,浙江新增了三个片区、约120平方公里的自贸试验区扩展区域。自此,长三角三省一市都有了自己的自贸区。(来源:《人民日报》)


《临港新片区创新型产业规划》正式发布

  924日,《临港新片区创新型产业规划》正式发布,这标志着临港新片区的产业发展和定位有了清晰的蓝图。临港将依托新片区制度创新优势,立足增强全球资源配置功能,集聚发展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民用航空、智能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制造、绿色再制造等前沿产业,促进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来源:《文汇报》)


韩正主持召开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领导小组全体会议

  9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领导小组组长韩正主持召开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领导小组全体会议。韩正强调,长三角地区要率先探索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紧扣国家发展和民生急需,加大科技攻关力度,在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实现突破。要加强生态环境共保联治,加快推动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设,建立统一生态补偿机制,扎实做好长江“十年禁渔”工作。(来源:微信公号“长三角示范声”)


城事扫描:

江苏最新民企200强揭晓,首次设立创新百强

  921日,由江苏省工商联发布的最新民营企业百强名单出炉。与往年不同,本次榜单范围从百强扩大到200强。此次除继续发布江苏民营企业制造业100强以外,还首次发布了江苏民营企业创新100强。在创新百强中,恒瑞医药、天合光能、亨通光电等分列前三位。

  从地域来看,200强中,苏州市53家民营企业入榜,无锡37家入榜,南通32家入榜。另外,200强榜单企业中有南京市17家、徐州市4家、常州市23家、连云港市7家、淮安市2家、盐城市2家、扬州市5家、镇江市8家、泰州市7家、宿迁市3家。(来源:上观新闻)


江苏向全球发出3467份“招贤令”

  江苏省人社厅923日举行新闻通气会,公布全省2020-2021年度紧缺急需高层次人才和项目需求信息。249家企事业单位瞄准“高精尖缺”等关键领域,面向全球发出3467份“招贤令”。249家用人单位包括“双一流”高校、知名科研院所、大型三甲医院和重点骨干企业。发布的人才需求全部要求具有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其中70%以上要求博士研究生学历。人才需求主要涉及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集成电路、人工智能、新材料、现代农业等11个领域。特别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和集成电路等长三角一体化战略重点发展的三大产业,共提出1014个人才需求,占需求总量的三分之一。(来源:《新华日报》)


在汽车轻量化领域发力,扬州打造汽车之城

  922日,第十四届国际汽车轻量化大会在扬州揭幕。汽车及零部件产业成为扬州的支柱产业和前景看好的优势产业。随着上汽大众、潍柴亚星、江淮汽车、中集通华等一批整车项目和重大零部件项目落户扬州,该市已经形成了从整车到配套、从生产到研发的完整产业生态链,产值突破千亿。扬州未来将着力打造汽车轻量化产业引领先行区,力争在未来几年内汽车产业规模突破2000亿元。(来源:《新华日报》)


长三角首个“数字农业产业带”落地宿州

  924日,宿州市人民政府与阿里巴巴集团在合肥市宣布长三角首个“数字农业产业带”落地宿州市。双方以建设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为契机,依托宿州农业产业优势和阿里巴巴在物联网、新零售方面的技术优势,建立“产--销”数字新基建,探索打造“生产智能化、产品绿色化、经营网络化、管理数字化、服务在线化”的智慧农业发展新模式。


(来源:《安徽日报》)

(澎湃新闻记者 熊丰)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