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辑封面
目录
中国城市网络研究的自主性建构
作者:宁越敏;张凡(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现代城市研究中心)
摘要:中国城市网络的研究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的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近十多年来,受到来自国外城市网络研究理论和方法的影响。本文首先追溯了20世纪80~90年代中国城市网络的研究动态;其后,梳理了当前城市网络研究的三大领域,即全球生产网络、企业内部网络、基础设施网络的脉络,并指出存在的问题。华东师范大学研究团队是中国城市网络研究的重要力量,在互联网城市、全球生产网络、企业网络、航空网络、海运网络等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研究特色,本文简要介绍了相关研究成果。本文最后提出要紧密联系中国的城镇化实践,形成自主性的中国城市网络研究。
关键词:城市网络;自主性;中国
城市网络化的历史进程、空间实践与 研究范式
——对城市网络研究的地理学反思和展望
作者:汪明峰(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现代城市研究中心)
摘要:自2000年以来,城市网络逐渐成为城市地理学的研究热点。网络作为一种空间形态的隐喻,形象地呈现了日益紧密和复杂的城市关系,但其背后的动态机制仍不甚清晰。本文从历史进程、空间实践与研究范式三个视角来理解城市网络化趋势,并对当前城市网络研究中的结构偏好和竞争导向进行了反思。最后,为未来研究提供了可能的思路和方向:更多关注城市网络的地方性和区域性;揭示空间关系背后的地理意义;探究结网过程中行动者的作用,以及把静态的网络分析引向动态研究。
关键词:城市网络;空间实践;研究范式;中心流理论;空间组织
长江中游城市群网络结构演变特征与影响因素
——基于生产性服务业的实证研究
作者:高鹏;何丹;宁越敏(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现代城市研究中心、城市与区域科学学院)
摘要:生产性服务业企业的空间行为分析成为研究城市群内部城市间联系 及其网络结构的重要切入点。本文基于构建的长江中游城市群生产性服务业企业 总部-分支机构关系型数据库,分析城市空间联系演变特征,在此基础上运用社会 网络分析法、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等揭示其网络结构演变特征及主要影响因素。研究发现:①2000年以来生产性服务业企业数量持续递增,且在空间分布和行业分 布上均呈现明显的集聚性;②城市节点联系强度和空间异质性均不断提升,且两 两城市间联系在递增的同时呈现多中心、层级性、非稳定性和受到省级行政边界抑制的特征;③空间联系网络呈现分别以武汉、长沙和南昌为核心、团块式发展的空间组织过程;市场容量、市场化程度、行政区划和等级以及交通网络可达性共同影响着长江中游城市群空间联系网络的演变与优化重组。
关键词:空间联系;网络结构;生产性服务业;社会网络分析;长江中游城市群
基于淘宝店铺服务质量的中国城市体系 网络化结构特征分析
——兼论与实体城市体系网络化结构的差异
作者:丁志伟;魏建飞;王闯;张改素(河南大学环境与规划学院、区域发展与区域规划研究中心、环境与规划学院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黄河中下游数字地理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摘要:在大数据背景下,本文基于淘宝店铺服务质量指标,运用复杂网络 模型、城市相互作用模型及相关空间分析方法,从“点”“ 线”“ 面”三个维度分析了中国城市体系的网络化格局,同时对比了其与实体网络化结构的差异。研究表明:①“点”层次方面,整体空间格局呈现出以长江三角洲(简称长三角)地区、珠江三角洲(简称珠三角)地区内部高等级城市为引领的空间格局,京津冀 地区虽有北京、天津等高等级城市支撑,但与长三角地区、珠三角地区繁兴的发展状态相比逊色不少。从实体层面看,长三角地区、珠三角地区、京津冀地区“三足鼎立”态势明显,中西部地区尤其是中部地区的城市等级明显提升。②“线” 层次方面,整体空间格局表现出“长三角地区为主导,珠三角地区为支撑,京津 冀地区活力不足,东部经济强市之间和中西部省会城市与邻近经济强市之间零星 互动”的空间联系特征。对比而言,实体层面“线”状网络化格局在中西地区中心城市的带领下等级层次、联系程度、对外辐射影响等明显增加,与基于店铺质量的空间格局在东部一带尤其是长三角地区、珠三角地区“蓬勃”联系之态有很 大的差异。③“面”层次方面,长三角地区、珠三角地区两个凝聚子团的辐射影 响作用大,京津冀地区凝聚子团辐射力不足且与西北地区同属一个子团,长江中游地区与福建向西的子团联为一体,中原凝聚子团的辐射空间被“挤压”,东北凝聚子团相对稳定,西部地区的两个组团内部相互作用弱且连绵格局明显。对比实体空间格局看,京津冀地区的影响力提升且与长三角地区、珠三角地区共同引领,中部地区的长江中游-福建、中原的空间拓展能力明显提升,西部地区的两个组团 方式发生变化但内部紧密联系程度依然不足,东北地区有所拓展但格局变化不大。④基于影响因素的定量回归结果看,经济实力的基础支撑依然发挥了重要作用,城镇化、工业化、信息化在“化”的进程中提供基础支撑但并不起实质性影响, 文化教育水平对店主的经营理念、文化理念、战略目标等起重要的支撑条件,交通物流条件已经成为城市C2C(consumer to consumer,个人对个人)店铺实力提 升的必要条件。
关键词:城市体系;网络化;空间结构;服务质量;淘宝店铺;中国
借用规模视角下珠三角城市群的休闲网络特征
作者:赵渺希(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亚热带建筑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梁雯敏(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摘要:鉴于特大城市集聚规模的负外部性,理论界近期开始关注城市网络 的借用规模效应,即中小城市可“借用”网络中核心城市甚至其他次级规模城市的外溢功能。本文基于珠三角地区豆瓣同城数据,通过节点规模、对称性和群集性等指标,对休闲活动网络的借用规模过程进行分析。实证研究显示:在珠三角城市群内部,休闲活动的借用规模效应不仅体现为核心城市规模集聚的功能外溢,更体现为次级规模城市之间的水平联系,并逐渐呈现网络化的状态;在活动类型上表现为观赏型活动的集聚规模效应突出、互动型活动的借用规模程度较高。研究最后基于不同规模层级城市的休闲活动特征提出了规划建议。
关键词:借用规模;集聚规模;城市网络;珠三角城市群;休闲活动
1997~2017 年中国西南地区城市网络
空间格局演变特征研究
作者:宗会明(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西南山地生态循环农业国家级培育基地)黄言(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摘要:以中国西南地区为案例,通过引力模型构建1997年、2007年和2017年3个年份各城市之间的经济联系网络,并利用社会网络分析、ArcGIS空间分析方法,对西南地区城市网络格局演化特征以及交通可达性格局进行了可视化分析。结果表明:①中国西南地区各阶段城市经济联系整体水平较低,高等级经济网络呈现“一区一廊道”格局;②成都和重庆大都市区在区域经济网络格局中地位突出,昆明和贵阳经济辐射能力偏弱,次级城市的经济网络中的支配地位逐渐增强;③交通基础设施网络在塑造经济网络的过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交通走廊推动了经济廊道的成形。
关键词:经济网络;社会网络分析;空间格局;演变;中国西南地区
关于城市网络最新研究进展的探讨与思考
(1)城市网络研究中的理论方法问题思辨
作者:马海涛(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2)从初始与发展阶段迈进深水区—关于城市网络研究的几点思考
作者:魏冶(东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3)流动空间视角的交通流与城市网络研究趋向
作者:郭建科(辽宁师范大学海洋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
(4)城市网络研究的三个重要方向
作者:吴旗韬(广州地理研究所)
(5)长江经济带综合立体交通发展面临的问题与建议
作者:吴威;曹友挥;梁双波(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6)城市网络研究:向外看,向前看
作者:张维阳(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现代城市研究中心/城市与区域科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