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议事厅30| 曾刚:示范区内高大上的要做,民生也不能放

时间:2019-11-22浏览:151设置


"长三角议事厅"专栏由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现代城市研究中心、上海市创新基地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研究中心和澎湃研究所共同发起。解读长三角一体化最新政策,提供一线调研报告,呈现务实政策建议。


对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而言,示范区是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是战略突破口。江苏吴江、浙江嘉善和上海青浦三地相较之下,吴江的基础最好,但眼下青浦有华为,嘉善有阿里云,吴江的亮点和目标在哪里呢?要厘清这个问题,我们要先反思长三角区域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的新意所在。


两大新意


长三角区域的合作交流是个老议题,早在新中国成立之前就有了。但这一次它上升到国家战略,有两点新意值得我们重新认识。


一是明确了上海的核心带头作用。近年来,浙江势头很猛,江苏规模一直非常有实力,安徽差一些,但大家对谁做龙头老大是有争议的。2003年,在浦东国际的一场专家会议中,有人提出上海当龙头,结果几位江苏专家当场反对,浙江专家也表示不服。近年来,随着内外环境对原有地域产业的冲击,上海经济规模占长三角比重呈逐年小幅削减趋势,其作为长三角核心城市的地位似乎已被动摇。但去年进博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考察时明确表示上海是长三角地区合作交流的龙头,强调了上海在长三角的核心带头作用。众人拾柴火焰高,但一定要有一个负责协调和承担更多责任的主心骨。


二是各扬所长协同合作。以往的区域一体化都是以你之长,补我之短。作为长三角政协第一次跨界重大合作项目的技术总负责人,去年笔者在一市三省的实地调研中真切感受到一个问题,就是各地都在讲对方该给我什么,而不是我有什么。
比如,安徽说养老账户亏空,能不能把长三角的养老账户打通;浙江说教育医疗资源不足,能不能把上海的资源拿来为我所用;江苏说你们招商引资不应该垄断,要在政策上多给江苏机会;上海也说你们的市场能不能对我全面开放……习近平总书记在去年4月份对上海市委书记李强同志的批示以及对国家发改委何立峰主任的批示中有一句话是共同的,那就是“各扬所长”。这才是真正的一体化,不是把你的问题拿出来变成别人的问题,而是把你的长处变成大家共同的财富。所以上海好的科教资源要拿出来,安徽量子通信、生态资源,浙江企业经营灵活的模式,以及江苏的制造能力统统拿出来,将这些共享变成大家共同发展的契机。只有这样的协同合作才能真正把“蛋糕”做得更大。


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的建设难点

今年长三角的重头戏之一就是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的建设。上海市委书记李强说要迎难而上,不但要做,还要做好。那么难在哪里呢?大家往往会说生态不经济,经济

生态。长三角搞生态当然好,但是如果要大家拿钱,拿GDP的增长速度,拿个人收入作为代价,你还会愿意吗?但实际上,并非如此。
华东师范大学城市发展研究院在去年工博会上发布了长三角协同指数。从发展水平方面看,长三角早已建成了“Loesch城市群六边形”,作为世界第六大城市群,在专题领域结构上,经济发展、设施服务、科技创新三者之间相关系数达0.9以上,呈现高度显著正相关关系, 但它们三者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相关系数为-0.15,呈现不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详见图1,由此可见,区域生态文明建设仍任重道远。


1. 长三角城市群协同发展能力四个专题领域相关关系图(2018年)


生态确实重要,但也确实制约着经济发展。这一问题不仅仅是我们的,在世界范围内都是一个共性的问题。欧盟在初级阶段是打通要素市场,我们称1.0版本,主要是贸易一体化,这也是长三角现在在做的事情;欧盟2.0版本重在金融一体化,欧元制度的推行和实施;当下欧盟也遇到了自己的问题,比如难民问题等等,但目前欧盟还有一个重要任务,就是通过生态共治,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欧盟的3.0版本是希望通过建立欧盟的生态共治体系,变成世界引领绿色发展的核心。从这一点出发,我们和欧盟之间是共通的,我们要共同捍卫绿色的地球,共同推进绿色发展。


路在何方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概念很好,目标也远大,但当下有两大矛盾应引起重视。
一是弱基础与高目标之间的矛盾。相较之下,苏州吴江的基础还可以,但是上海的青浦以及浙江的嘉善无论是在经济发展水平,还是在社会治理、服务水平和意识都不容乐观。这样的组合要引领中国的发展,要和世界强国比拼,后发优势在哪里?如何厚积薄发?


二是“逆温层现象”严重。上层热、学界热、大企业热,然而老百姓、基层政府却觉得与己无关。这种上层热下层冷的逆温层现象亟待破解。有人建议在示范区弱化地方政府,改为管委会管制。可如若如此,还要示范区做什么呢?示范区的示范效应就在于不改变行政架构,

弱化地方管制的情况下,实现区域合作协同发展。


不妨从以下三方面重点着手:
首先,从“一网通办”的量变到“一证通用”的质变。目前大力推广的“一网通办”确实重要,但还不够,这仅仅只是量变。只有从一网通办到一证通用,建立统一共通的标准,才是实现了质变,才是真正的一体化。长三角,不仅要有高质量,还要有规模和制度。示范区里也绝不能简简单单地沿着曾经的路径走,而是要高质量、高要求地做好生态保护,追求绿色发展。


其次,加强职业技术人才培训。近期,德国第四大党——自由民主党的主席克里斯蒂安•林德纳说对中德关系,德国政府要进行系统的检讨和反思。他认为德国通过职业技术人才的培训(6.3个亿)等方式来援助中国超过德国,这才是竞争的核心力。只有让老百姓切实参与到变革和发展过程当中去,才能真正解决逆温层的问题。职业技术人才的培训就是一个很好的抓手。这些人才是企业发展的重要支撑,我们不仅要重视高端人才,这些技工能手更加重要。在这一点上,长三角地区应该领先,苏州有机会,吴江有条件来做好这件事情。


最后,转型升级研发和产业化链条治理。当前国际环境不容乐观,如何在严峻复杂的外部环境下推行绿色创新的合作是关键。曾经我们大量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和设备,可如今在贸易保护主义下,国外很多先进技术已不再对我们开放。这一现实将倒逼我们产业转型升级,尤其是在研发和产业化链条治理方面。长三角示范区如何充分挖掘华为、阿里云的潜力,与苏州的产业一体化高度联动起来。吴江作为如今G60的重要载体,如何将创新链条、产业链条、价值链条等串联起来。


长三角示范区高大上的要做,民生也绝不能放。只有这样才能构建出一个全球治理的新模式,才能真正成为中国乃至世界绿色发展的示范。


(作者曾刚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现代城市研究中心主任、上海市社会科学创新基地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研究中心主任,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

来源:澎湃新闻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