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18日下午,中国现代城市研究中心庆祝建校68周年学术报告会在中山北路校区图书馆二楼报告厅举办。城市中国现代研究中心副主任孙斌栋教授以及汪明峰教授、紫江青年学者何金廖老师、殷为华副教授、王丰龙副教授和中心的青年教师、博士后,以及来自城市发展研究院、城市与区域科学学院、社会发展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部60余位师生参与研讨。本次报告会由中心副主任孙斌栋教授主持。
滕堂伟教授作了题为《区域创新生态与上海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报告。滕教授以创新驱动跳出中等收入和低速陷阱的理论假设为引子,结合创造创新驱动力与美国加州案例,以及上海制造业发展战略响应和上海制造业发展状况剖析,提出突围之路:上海制造业转型升级。
汪明峰教授作了题为《中国互联网金融企业生存的城市差异》的报告。汪教授以P2P网贷平台行业为例,分析了中国互联网金融企业生存的时空差异及其影响因素。通过详尽的计量分析发现,集聚经济是影响P2P平台生存的主要机制,企业的存续与企业进入市场的时空选择紧密相关。该研究为当前快速发展的金融地理学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方向。
何金廖紫江青年学者作了题为《科研创新人才的区位选择及其影响机理分析》的报告。研究以科研创新人才的空间集聚及其机理研究为题,分析了我国2011年-2017以来我国青年人才的城市选择,发现科研创新人才的流动具有很强的空间集聚效应。再次,城市舒适性是影响科研创新人才就业地选择的重要因素,其中教育和科研水平是影响科研创新人才就业地选择的关键因子。最后,单位等级、个人教育经历都对科研创新人才的就业地选择产生重要影响,科研待遇和祖籍地对科研创新人才的就业地选择影响较弱。
王丰龙副教授作了题为《河长制有效吗?——基于长三角地区的实证分析》的报告。研究立足中国在河湖管理保护中逐步推行河长制的背景,基于尺度重构(rescaling)和政策流变(Policy mobility)理论,探析了河长制的推行有没有减少中国的水污染以及河长制的实施效果有无区域差异两大问题。利用长三角41市2003至2017年的数据和双重差分的分析方法,王丰龙发现河长制的推行对长三角控制水污染有积极作用,而这种作用在浙江省最为显著。研究标明,河长制在推行过程中需要考虑如何确保在不同地区的有效性和适用性问题。
殷为华副教授作了《甘肃省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耦合发展的实证研究》的报告。研究基于甘肃省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发展现状,构建了文旅产业的耦合协调度测算指标体系和方法。研究发现,甘肃省文化与旅游产业的耦合协调水平居于西北地区最低,且属于二者耦合发展的轻度失调类型。最后提出了实施科技引领的文化旅游产业集群战略、创新高校-企业-政府联动的文旅产业合作机制、打造吃-住-行-游-购-娱的文旅产业复合生态链等对策建议。
高向东教授的博士生王新贤作了题为《中国低保人口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的报告。报告基于中国县级低保数据,采用空间统计分析方法,对低保人口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发现:(1)低保人口总量在“胡焕庸线”两侧呈“西少东多”态势,而低保率则呈“西高东低”态势,;(2)低保人口总量呈现出由西向东递减的特征;(3)低保率存在较强的空间正相关关系,且其空间集聚趋势在弱化;(4)从影响因素来看,海拔对低保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人均GDP和人均受教育程度对低保率有显著的负向影响。
广大师生踊跃参与本次报告会,就以上报告展开了深入的讨论和互动交流。最后,汪明峰教授对本次校庆学术报告会做总结和点评,希望大家一如既往地支持城市研究,支持城市中心的发展。
文:王珏
图:葛世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