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纽约州立奥尔巴尼大学黄友琴教授应邀作“中国流动人口住房获得:依然存在的制度性障碍”学术讲座

时间:2020-04-17浏览:608设置


20191224日下午,华东师范大学城区学院中国城市科学系列报告于闵行校区资环楼539会议室举行,纽约州立奥尔巴尼大学地理与规划系教授——黄友琴应邀作了题为“中国流动人口住房获得:依然存在的制度性障碍”的学术报告。会议由崔璨研究员主持,城区学院宁越敏教授、孙斌栋教授、城市发展研究院王丰龙副教授、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黄旭副教授以及我院及相关院系的学生参与此次学术交流活动。

黄友琴教授从中国住房改革的背景出发,谈及住房改革以来,住房自有率、住房面积等方面都有了极大的提升,大部分的中国人都已经实现了“安居梦”。然而,流动人口的住房问题凸显,制度分割仍然是流动人口实现“住房梦”的主要障碍。2017CHFS 数据显示,流动人口尤其是农村流动人口在住房产权获得中的劣势愈加凸显。目前已有文献中对流动人口住房的研究多使用截面数据,未对2010年之后实施的一系列住房政策对流动人口住房消费和居住状态的影响有一个清晰的认知。因此,黄友琴教授的研究主要聚焦于两个问题:一是流动人口住房获得状态随时间是如何变动的;二是在住房获得中的制度性障碍是否随着时间逐渐削弱。

带着这两个问题,黄友琴教授以2010 年这一关键时间为节点,回顾了2010年前后,外来人口在保障性租赁住房、保障性产权房以及私有产权房获得上的住房政策的一系列变动。提出了两个假设:一是2010年之后外来人口在住房政策上仍受到一些障碍;二是外来人口的内部的异质性比较明显,高教育水平更容易获得保障性住房。同时,基于2010年和2017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黄友琴教授对流动人口住房产权获得、住房贴补状况的演变趋势进行了分析,介绍了研究当中的指标及模型。从回归模型分析结果看,在住房产权获得上,非农户口比农业户口更容易获得住房,流动人口迁移的距离越近,越容易获得住房产权,并且这个因素逐渐减弱。在是否受到住房补贴上,受人才保障房政策实施的影响,2010年后,大学及以上教育水平的人在保障性住房的获得上更突显。

最后,黄友琴教授进行了总结,认为中国住房政策的改革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住房获得的状况,但制度性的障碍仍然存在,区域的差异也愈加凸显,保障性住房的目标也逐渐转向对人才的吸引,外来人口的住房问题仍需要受到政府、学界的广泛关注。

汇报结束后,宁越敏教授对本次讲座作了精彩点评,指出保障性住房目前主要面向本地居民,外来人口几乎很难获得,而购房的限制主要针对大城市,可以以城市为案例,通过田野调查定性的方式来观察中国户籍制度持续性的背后机制。此外,孙斌栋教授与黄友琴教授对中美不同住房政策背后的制度性原因进行了深入讨论。王丰龙副教授对研究中保障房与自有产权房两种分类的方式、市场因素制度化等问题与黄友琴教授进行了探讨和学习。南京师范大学黄旭副教授从其自身的经历出发,谈到其对保障性住房的看法。在严谨又欢乐的氛围中,此次城区学院学术讲座圆满结束,给在座师生带来了深刻启发。


图文:穆学英

编辑:周欢欢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