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日报丨曾刚:长三角数百开发区能否开成“连锁店”

时间:2019-12-11浏览:95设置


关于《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您最关注的是哪个点?面对记者发问,专家“划重点”


破壁垒 重市场 扬所长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长三角一体化再次成为舆论关注的热点。记者向五位专家提出同样一个问题:“长三角规划纲要,您最关注的是哪个点?”他们的回答五花八门,有人说是“市场”,有人说是“制度”,有人关注产业协同发展,还有的人关注利益协调机制……对于这些专家关注的方方面面,规划纲要划出了重点,指明了方向。但要找到解决问题的答案,还需要“长三角人”对标规划纲要加油干。


长三角数百开发区能否开成“连锁店”

对话者

曾刚 华东师范大学城市发展研究院院长

记者:关于《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您最关注的是哪个点?

曾刚:这次印发的《纲要》最重要的一点是提供了可供执行和考核的具体方案。这可能是我最关注的,也就是说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有了项目到制度的变化。

记者:长三角一体化要狠抓落实,关键在哪里?

曾刚:长三角各地的产业园区在推动产业集聚和结构调整、促进就业和经济增长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数据显示,长三角41个城市拥有146个国家级开发区和320个省级开发区,平均每个城市拥有3.6个国家级开发区、7.8个省级开发区。我觉得,未来产业园区的协同合作是推动跨区域共建共享的关键,也是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核心。

不过,目前长三角产业园区的发展碰到了瓶颈,发展比较迟缓,而且存在一定的同质化和无序化现象。产业发展的瓶颈也制约了长三角区域高质量一体化的发展。长期以来,长三角一体化难以实现有效突破的重要原因,就在于深层次的体制机制障碍难以有效破除。

记者:具体而言,如何推动长三角地区产业园区之间的协同发展?

曾刚:最关键的还是打破地区间的市场壁垒。一方面,可以探索共建省际产业合作园区,加强省际产业合作,有序推动产业跨区域转移和生产要素双向流动。比如,推广上海临港、苏州工业园区合作开发管理模式,提升合作园区开发建设和管理水平。另外,也可通过上海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海宁分区、中新苏滁现代产业合作园、中新嘉善现代产业合作园等一批省际合作园区建设,推动产业深度对接、集群发展,以生产一体化推动市场一体化。

另一方面,是探索建立产业园区合作的成本分担和利益共享机制。换言之,就是园区间可以通过资本互换形成利益与责任共同体。也许,未来长三角的产业园区可以像连锁店一样建设与发展,实现错位竞争、协同创新和集聚发展。




本报记者 陈抒怡 本报见习记者 朱凌君

来源:解放日报

编辑:周欢欢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