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 头版丨上海首提打造全球智联网络枢纽城市 正编制AI产业发展路线图

时间:2019-12-06浏览:98设置


上海如何进一步实现高质量发展,并参与国际产业竞争

829日上午,2019年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在上海召开。会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李强指出,上海将发展人工智能作为优先战略选择,建造上海的人工智能高地,成为全球智联网络枢纽城市,目前上海在人工智能产业领域正全力打造要素齐全、开放协同的良好生态。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这是上海首次公开提出建设全球智联网络枢纽城市的目标定位。在此前发布的《关于本市推动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的实施意见》中,上海的目标定位是到2030年,人工智能总体发展水平进入国际先进行列,在创新策源、应用示范、制度供给和人才集聚四个方面,初步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人工智能发展高地。

  受访专家表示,相比于互联网和物联网,智联网更加强调智能应用对治理绩效的提升,在推动产业应用等提升效率的同时,还能够更加促进公平正义,真正推动高质量发展。

  上海此次提出要成为全球智联网络枢纽城市,意味着在充分发挥智联网应用的基础上,要发展成为全球关键的节点城市,承担着未来在人工智能应用领域中国跟世界相互对接的枢纽,在实际应用、法律法规、行业规范、治理原则制定,以及产业互动、人才交流等多个领域,成为全球人工智能行业发展的重要通道与窗口城市。


AI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提高经济密度,是当前上海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支撑。人工智能作为新一代具有颠覆性质的技术,对于释放带动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和提升巩固实体经济具有重要的作用。

  在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上海市副市长陈寅表示,上海当前正在把人工智能作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核心驱动力,加快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人工智能创新发展高地。

  在2019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举行的同时,由上汽5G智能重卡提供技术和解决方案的“全球首次5G+AI智能化港区作业”,已在上海洋山港成功落地。这些搭载自主研发的智能驾驶控制系统,能够实现自动控制车辆行驶,成为当前上海人工智能赋能产业优化升级的又一落地项目。

  “上海制造”作为中国历史上高端制造的代表,一直以来就在谋求制造业的高端环节和产品的高端化。但近期,尤其是今年上半年,上海制造业在多重因素叠加的影响下,出现了增速放缓的迹象。

  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上海全市工业增加值下降了2.4%,新老产业接续、新旧动能转换明显处在阵痛期的迹象愈发明显。

   华东师范大学城市发展研究院院长曾刚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面对产业新旧动能转化的关键时期,上海急需在新一轮发展当中抓住人工智能这个重要的竞争领域,以推动自身优势产业转型升级,引导优势产业向上海集聚,成为实现上海制造业向高端制造迈进的关键驱动力。

  “上海传统的六大支柱性产业,现在部分可能已经不太符合未来产业升级的整体趋势。”曾刚告诉记者,从这个角度来说,上海当前更希望以人工智能技术为引领,推动整体产业的优化升级,这或许也是上海打造全球城市过程中一个至关重要的路径之一。

  陈寅透露,上海目前正在编制更加清晰的产业发展路线图,完善产业规划布局和功能定位,加强人工智能基础和前沿研究,布局一批功能性平台。同时,加大算力算法等关键技术的攻关力度,加快推进智能芯片、智能传感器、智能软件等重点产业发展,大力发展自动驾驶、智能机器人等智能+产业。

  “未来上海将着力推动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融合,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在交通物流、医疗健康、城市管理等领域深度开发和应用,积极培育智能经济新产业、新形态。”陈寅指出。


打造全球智联网络枢纽城市


  上海明确提出初步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人工智能发展高地,还提出要“成为全球智联网络枢纽城市”的全新发展目标。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梳理发现,在此之前的多方规划中,全球信息枢纽更多是长三角城市群在产业协同和信息化合作领域内的发展目标。此次上海提出,要在人工智能领域成为全球智联网络枢纽城市的建设目标,尚属首次。

  华东政法大学人工智能与大数据指数研究院院长高奇琦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此次上海提出这个目标,需要从智联网络和枢纽城市这两个核心概念去理解。

  一方面,智联网络区别于传统的互联网和物联网强调链接,智联网络更加强调智能的运用,以及对治理绩效的提升。

  另一方面,枢纽城市可以理解为智联网络中的一个节点城市,但上海更多地承担着该产业领域引领性发展的角色,更加强调智联网络应用的规则话语权,在中国和世界的产业链接和对话中起到重要的连通作用。

  “人工智能技术是颠覆性的,同时它的影响也是世界性的,因此行业的交流、信息的流通、人才的互动等都需要载体与通道。”高奇琦告诉记者,实际上智联网络枢纽城市,除了要在人工智能领域实现高效应用,成为沟通世界的重要的通道与窗口之外,还更多地强调一系列规则制定的话语权。

  当前,上海布局人工智能产业取得了实际成效,这成为上海构建这一“规则制定话语权”的重要基础。

2019年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汇聚了300多家海内外重量级企业参展,比上年增加了50%,超过1000家行业企业代表参会交流。16家龙头企业成为战略合作伙伴,100余家行业企业与大会达成了合作协议。

  在当天的会议发言上,李强指出,上海还将重点在三个领域内加快向有全球影响力的人工智能、创新策划、应用示范、制度供给、人才集聚的人工智能高地进军。

  上海将以更加开放的胸襟拥抱人工智能。以更大力度配置全球人工智能资源,打造面向全球的前沿创新平台,应用场景标杆,推进人工智能领域标准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促进人工智能跨地域、跨领域、跨行业的发展,成为全球智联网络枢纽城市。

  将以更富创新的探索激活人工智能,鼓励最新智能成果在上海率先试水,力争在一些关键核心领域方面取得原创性的突破。

  上海还将以更加包容的生态滋养人工智能,在建立人工智能法律法规、伦理规范、政策体系下,加紧探索全力打响上海人工智能一流的创新生态新品牌等。

  “现在上海的人工智能发展成果更多是以技术为主,后期随着全球智联网络枢纽城市的推进,相信上海的人工智能发展成果中人文社科的比重会越来越高。”高奇琦认为,未来上海举办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时,技术的进步或许将不再成为讨论的关键,更多则是规则的重新设定,这也是建设全球智联网络枢纽城市的趋势和作用使然。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编辑:周欢欢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