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强国|【高校智库·长三角一体化⑬】滕堂伟:长三角开发区联动与异地开发呈现六大新动态

时间:2020-08-15浏览:126设置

滕堂伟近照,图片由本人提供。


    长三角开发区联动与异地开发在全国起步早、成效显著。在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背景下,长三角开发区联动与异地开发进入到一个新阶段,从产业飞地开始向产业与创新飞地兼顾、沪苏紧密合作到沪浙后来居上的发展态势日益明显,在实践中呈现出六大新动态、新特点。

从产业飞地迈向创新飞地

    近年来,长三角地区“反向飞地”或“双向飞地”越来越多,即出现了浙江、江苏等地到上海合作共建涉及到人才、科技、产业孵化等类型丰富的“创新飞地”,成为长三角区际合作的重要方式。

    第一,反向化飞地,即低梯度地区主动到高梯度地区设立“反向飞地”。如2019年浙江嘉善县在上海建立的嘉善国际创新中心,打造“前台在上海、后台在嘉善”,“孵化在上海、产业化在嘉善”的沪善协同创新模式。

    第二,双向化飞地,即低梯度和高梯度地区间互设“双向飞地”。随着长三角一体化战略深度推进,一些经济实力强且有研发需求的城市主动到上海创建“飞地”,开启“双向模式”。如2018年上海市在温州市设立“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发展示范区(嘉定工业区温州园)”,温州市在上海市嘉定区设立“科技创新(研发)园”,探索上海科创资源与温州先进制造业“双优势”协同耦合发展模式。

    第三,多元化飞地,即长三角“创新飞地”在主导者方面包括中央主导、地方政府主导、园区主导、企业主导等四种类型。在主导区域方面包括飞入地主导、飞出地主导、飞入地飞出地共管模式、多层级参与类型。浙江在国内其它省市建设的“创新飞地”大多属于企业主导、双方共管类型,多以研发中心为主要形式;上海、江苏等省市在浙江建设的“创新飞地”大多属于园区主导、双方共管类型。

   第四,特色专业化与高密度、高浓度化飞地,即超越传统上占地面积大、产业多样化及外延式发展模式,新兴“创新飞地”占地面积小,产业聚焦,孵化器、创新平台密集,产业密度与创新浓度较高,是一种带有中国特色的创新(街区)区建设模式。

从传统要素开发型飞地迈向人才飞地

    与以往致力于品牌运营、土地开发、产业合作与转移等传统要素的开发区联动与异地开发不同,当前长三角地区是以中心城市为支撑进行人才飞地建设,以此促进科创飞地、区域协同创新共同体,成为各扬所长、共用所长的一大着力点。

   如浙江萧山科技城上海人才中心建设,将自己打造成为张江科学城事实上的一个内在组成部分和“创新子城”,并间接将张江科学城、浙江大学两大创新平台有效链接起来。德清“上海人才飞地”莫干智谷(德清-上海国际招商引智中心),发挥招才“桥头堡”、城市“会客厅”作用,打通了上海-德清两地的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

上海“飞地经济”龙头效应持续增强

在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战略背景下,不论是传统的产业飞地还是新兴的科创飞地、人才飞地等,长三角的发展开始呈现一种不同以往的共性趋势,上海龙头效应更加凸显。除了在苏浙皖多地来设立科创飞地、人才飞地或双向设立“飞地经济”外,一些标杆性开发区联动与异地开发项目建设得以推进。

例如浙江与上海的合作标杆有长三角体化一示范区、大小洋山港,平湖张江高科园区、上海漕河泾海宁分区等;上海与江苏打造沪苏大丰产业联动集聚区等;合肥上海双城合作、安庆(上海)园区合作共建对接等。

三省中心城市在飞地经济发展中崭露头角

南京、杭州、合肥、苏州开始成为其周边城市异地设立科创飞地或者到外地设立科创飞地的重要枢纽,区域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日益增强。如中新嘉善现代产业园、中新苏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杭州的衢州海创园、杭州丽水数字大厦等。

民营经济成为“飞地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在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战略实施背景下,长三角地区飞地经济的发展动力源发生了较明显变化。例如,作为民营经济先发区的温州瑞安市和温州乐清市主动到上海设立“产业飞地”,分别在嘉定设立了瑞安市(安亭)飞地创新港和乐清市·南翔镇科创合作基地。这些新型产业飞地在很大程度上是民营企业异地开发经营的自发市场选择,具有水到渠成、自然而然的性质,是两地资源禀赋互补和产业链协同的结果。

园区联动与合作开发治理机制一体化与模式多样化

    新型“产业飞地”“创新飞地”超越了招商引资、产业转移等传统功能,在企业注册、行政许可互认衔接、知识产权保护、信息共享等方面实现了突破,探索建立了跨区域发展合作机制和利益共享机制。

    同时,长三角开发区合作机制与治理模式呈现多样化发展趋势。在股份合作开发过程中,各方股份合作比例设置灵活,有飞入地管理、飞出地管理、共同管理等不同类型,双方紧密协调、封闭运行、利益共赢、企业化运作等被证明是一条行之有效的发展路径。

    长三角的园区层面协同发展也走在国内前列。早在201011月,30多家园区和大型企业共同签署《长三角园区共建联盟合作框架协议》,以期联手促进长三角地区产业转移辐射和产业布局优化;20189月长三角各级开发区、产业园区、科研院所和企事业单位成立了长三角开发区协同发展联盟,着力推动园区合作和产业联动,在建设高质量产业集群、促进区域一体化协同发展、深度对接国家战略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此外,还成立了众多专业性发展联盟,如2018 年由上海市杨浦区倡议成立的长三角双创示范基地联盟,包括沪苏浙皖25家国家双创示范基地,推动实现了上海杨浦、常州武进、嘉兴南湖、合肥高新区等4家基地“双创券通用通兑”等。


   上海高校智库供上海学习平台原创专稿。

   供稿单位:华东师范大学,作者系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城市发展协同创新中心研究员,城市与区域科学学院副院长、教授。


   编辑:周欢欢




返回原图
/